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6

關於生日祝福

一向來我都認為,能夠記住朋友的生日(至少那些比較熟的,或比較常見面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對於比較熟的朋友,我都能夠很清楚記得他們的生日。除了有兩個朋友,名字裡都有『hao』發音,都是大學同期認識的朋友,生日差兩天,每次都一起慶祝(想逼死誰),我每次都沒辦法記清楚哪個打哪個。

也因此,我非常在意別人是否記得我的生日,於是某一年我就非常幼稚的去隱蔽了臉書上我的生日,想看看到底在現今這個時代是否還有人還能夠在沒有臉書提醒下記得其他人生日。

結果當然是該死(因為當時的我介意),到了最後幾分鐘才有個不怎麼熟(好像其實也不認識)不知從哪裡知道我的生日,為我獻上“祝福”。除此之外就只有幾個室友幫我慶祝生日而已,就連每個星期一起出街的兄弟們都 沒。一。個。記。得。

然後因為我還是介意,所以過後又打開了臉書的生日提醒,一直到現在。

來到今時今日,想當然我已經沒那麼介意別人是否記得我的生日。反正該記得的人記得就好了啊,對嗎?反而,我更注重於別人在獻祝福時的誠意。

以中學朋友為例。以往一年中再怎麼少見面,中學朋友也會為了慶祝某朋友生日而辦個聚會吹吹蠟燭吃吃蛋糕聊聊近況(畢竟大家住靠近嘛)。既然有人有心為某人慶祝生日,把大家聚在一起;而大家都肯出席(出力),自然稱得上有誠意。

近幾年(特別是大家開始工作後)很顯然的連生日都沒什麼慶祝了。有些只是和幾個比較熟的出來見見面,有些(例如我和其中一個朋友)就去唱唱歌,沾點生日的便宜,然後剩餘的,大多是透過通訊軟體 whatsapp 的 group chat 獻上所謂的 “祝福”。

之所以稱之為 “祝福”,是因為大部分時候大家都是很方便的用 copy & paste 把第一個獻上祝福的人的句子從新發出去;又或者,大家本來不記得,而剛好某人想起了,間接提醒了大家,然後迫於無形中的群眾壓力,於是簡單地發出了一句“祝福”。

當然,單從文字上確實很難看得出其他人是不是真不記得了。只是以上的情況,往往不是發生在時間轉到深夜12點的那一刻,甚至不是早上。甚至,沒有第一個人發出祝福,其他人似乎也“不會”/“不願意”發出祝福。(而究竟是真“不會”,還是真“不願意”,那就真不得而知了 *攤手* )而我之所以會這樣說,恰恰是因為我剛經歷了一次。

一開始,我還會跟著大夥兒在 group chat 裡發祝福。只是我慢慢發現,這種做法似乎很沒誠意。寫的東西來來去去都一樣,只是換了表情符號。漸漸地,我就開始不跟風了。真心想祝福的,我就私信。順便,還可以聊聊幾句。不記得的,想當然也沒那麼熟,自是不怎麼重要了。所以反過來,即便生日剛過,某些 group chat 裡沒人獻上祝福,我全然不介意,甚至相當高興不需要做“看似很沒誠意的回謝”。

長大了,漸漸地你會發現,朋友其實不在多,在於質——關係好的,幾個就好。同理可證,別人為你做的事,不在乎有或沒有,而在於有心沒有。

附上生日祝福中看過最搞笑(可笑)的一個小插曲:
第一個群組裡的祝福短信是 "happy birthday XXX!!!" 然後尾端加上無數的表情符號。接下來的要嘛就照抄,要嘛自己打一段。而某個朋友,把第一個祝福吵了下來,把表情符號放去前面,然後發了出去。(別告訴我他自己打的,因為表情符號不止一樣,次序也 一。模。一。樣。!)

嗯,我相信生日的那位會很感謝你的用心的。



Sunday, October 23, 2016

轉捩點 | 污點

我常說,學記生涯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其實,從每個角度來看,那段時間也是我人生中的污點——因為那段時期我幾乎把不成熟、驕傲、自我等發揮到了極致。

依稀記得某次區會議後大家結伴走出校園,提到了
大家第一次經歷的高數考試,我說了一句話,大意是:沒想到高數那麼難,連我都不大會做。

“連我”
我是誰?就憑我?我有什麼資格說這話了?

驕傲、自大、狂妄。

各區辦營,素晶的寶貝生活營計劃書被接納,然後她提出不想當主席,最多當副主席(營長)就好。當場要選出主席,在大部分同區學記缺席下,我毫不猶豫的毛遂自薦。

我?我連辦活動的經驗都沒有,我憑什麼了?(之後這話也得到了強而有力的證據加以證實)

不成熟。

生活營勉強算得上成功了,可主席卻是徹徹底底的失敗。活動結束後的某天大夥兒約出去玩,我因心理過不到那道坎,自認虧欠大家,婉拒了。

自我。

自此以後跟大家的關係也漸漸疏遠,本來認為可以就此都了一群朋友,卻沒想到事與願違。朋友,還是當上了,可是現在看來,卻甚少聯絡。

這事,困擾了我多年。每一年學記回巢都讓我深深體會到當年那些不成熟的行為帶來的影響深遠的後果。

也因為這幾年認識了這些朋友,才算得上是第一次真真正正的見了一次外面的世界。幾年下來在學記隊裡見識的一切,漸漸助我在思想上變成熟,所以才會認為學記生涯是我人生的轉捩點。

只可惜它也不僅僅是一個轉捩點。




剛看了大夥兒為其中一位學記慶生的照片,看著熟悉的臉孔,身份卻已有所不同——我現在只不過是在面子書上點贊的普通朋友了。

無限感慨。

如今終於可以在一個了無人煙的地方好好的寫出來,釋放一下情緒。

如果你無意間看到了,請在看完後默默的離開。
畢竟,有些事情,很難再回到從前的樣子了。

Saturday, October 15, 2016

想太多

短短兩個星期,針對同一件事,已經有至少三個人告訴我:

“你想太多了。”

歸根究底,兩個原因:
  1. 嚴重缺乏自信
  2. 怕輸
自信心不足,永遠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再加上輸不起的心態,於是凡事諸多猜忌,小心行事以至於過度謹慎進而裹足不前。

可惜,解析問題根源容易,解決問題難。

“不怕輸的人不會輸”?

這心理上的問題,又豈止一句話可以解決?